BOB为深入贯彻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针,湖北省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应城市分局本着整体智治和协同共治的理念,以创新技术为辅助、以数据融合为重点、以服务核心工作为目标BOB,积极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打造县级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
建设环境综合执法监管平台,是应城市推进环境数据质量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以及执法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主要通过“六个一”建设,覆盖生态环境领域核心业务事项,实现平台赋能。
“一门户”:建立一站式环保工作门户,集中管理内部信息、通知、新闻、任务和统计数据,提高环境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率。
“一个库”:打造全面共享的环境数据资源库,确保数据的统一融合,建立基于排污许可的污染源清单,整合企业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一中心”:建立闭环治理的情报研判中心,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环境信息,实时预警并解决问题,强化环境监管。
“一平台”:建立高效协同的管控平台,包括政务办公、综合管理、环境执法、应急指挥、振动监控和双碳管理等应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环境管理的及时性和可操作性。
“一终端”:开发智能移动终端,整合环境管理和质量数据,提升环境管理的便捷性、实时性和数据准确性,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进行。
应城市环境综合执法监管平台以企业健康码、政务办公和大气管控三个应用场景为切入点,逐步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推动环境监管的精细化、环境决策的科学化和环境服务的便民化水平。同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全要素的数字化改革,引领应城市生态环境的大场景建设。
企业健康“码”上查,实现分级分类精准管控。建立企业健康码的“绿、黄、红”三色码监管体系,整合企业健康信息,采用模型算法精准管控。重点监管企业赋予红色码,需要帮扶和引导企业赋予码,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赋予绿色码。目前已对应城市653家排污企业进行了精准赋码,通过全面分析企业档案数据,实现精准赋码,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环保责任,推动绿色发展。
全局业务“线”上办,实现任务多跨协同流转。建立数字化办公和信息综合体系,解决指令流转低效问题BOB。平台实现文件流转、档案管理BOB、电子邮件、个人服务和数据共享。签批全程留痕,数据化存储方便快捷查阅。工作动态汇总日常情况,领导实时了解进展。这一升级提升了政务办公效率和透明度,推动政府现代化进程。
科学预警“环”上管,实现业务问题精细管理。通过物联网感知、研判分析、实时预警、现场核实、问题整改和闭环处置等环节,对应城市空气质量、烟雾火点、企业排污进行度、全方位的监测,实现问题闭环管理。目前,平台发出空气质量预警信息80余条,72个蓝天卫士站点发出烟雾预警信息1400余条。通过问题发现和执法检查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增强非现场监管能力,为执法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3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应城市分局结合《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治理攻坚战役和“六大”专项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主动在企业试点安装振动盒子,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分析预警研判,“利用小小的振动盒子充当环保尖兵,解决管控污染物排放、预防生态环境风险的大难题”,有效推进污染物协同减排。截至第三季度,应城市空气质量出现了较大改观,优良空气天数为219天。
选准点,明确监管对象,强化精准治污。应城市分局积极引入振动监控非现场监管手段,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开展实时监控,及时帮助企业发现隐患、预防风险、解决问题,变“人防”为“技防”,变“事后处罚”为“提醒执法”,实现远程监管帮扶的“新模式”。目前,首选21家试点企业,覆盖了全市重点行业,并涵盖重点信访投诉、高架源等企业,在132个关键设施设备处安装智能振动监控仪,实现精准监管、定点帮扶。
实时查,准确获取数据,强化科学治污。污染源智能振动监控是一种创新性的非现场监管手段,用科技手段服务环境管理业务。对企业生产设备、治污设施、风机风量等进行全天候连续振动监控,获取实时数据,通过分析研判,推送异常情况,启动预警机制,精准有效进行污染防治BOB。目前,应城市分局准确获取数据653组,有效预警203次,无效预警11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早知晓,及时发现问题,强化预防治污。利用振动盒子的预警机制,制定党组成员驻点包保“结对子”的工作方案。同时,对群众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靶向施策制定计划方案。前不久BOB,应城市回盛公司生物发酵车间因异味被反复投诉,包保干部根据振动盒子反馈大气治理设施的数据情况,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重新辨识废气成分,并督促企业完成废气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目前,涉及回盛公司等企业的生态环境信访的积案、重访件等已基本化解。2023年1—8月,应城市分局立案30余起,督促21家企业整改问题42个,通过依法治污、强化执法监管,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下一步,应城市将继续推动智慧环保项目的落地与推广,运用信息化监管和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和效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测手段的全面应用,助力数字化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