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12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请到阿里地区副专员尼玛同志介绍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今天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阿里地区副专员尼玛同志,向大家介绍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大家上午好!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阿里地委、行署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阿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阿里地区始终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动落实,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高位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持续良好,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和资源消耗水平控制在国家、自治区核定范围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以上,主要河湖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阿里地区仍然是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2020年10月,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
一、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坚决打赢五大标志性战役,全面落实“三提升三整治”行动。一是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推进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完成28座加油站油气双层管改造、回收治理工作,全面推广使用国六标准成品油,建成狮泉河镇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监控平台。完成7县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统计和编码登记工作。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2170条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清理河湖垃圾57.7吨。完成全地区7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水源地保护区“一源一档”管理台账和风险名录,按月按季开展水质检测。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取缔关停排污口,完成札达、普兰、日土3县入河排污口设置评审工作。狮泉河镇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正常运行,建成6县及普兰县巴嘎乡(塔尔钦)国际旅游特色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积极做好运营准备工作。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7县垃圾填埋厂和地区医废处置中心基本实现规范稳定运行,建成投运地区废机油规范化暂存点,转移处置97吨废机油。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共清理垃圾180吨,改造农牧区户用卫生厕所7000户,96座公厕实现正常运行。建成运行普兰县霍尔乡、噶尔县昆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二、全面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组织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边境贸易和特色农牧产业;初步完成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推进“多规合一”深度融合。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配合完成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和“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二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投资4500万元实施狮泉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和机关庭院绿化行动,完成义务植树2800亩,完成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2.1万亩,防沙治沙工程29.7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1.8万亩。三是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兑现2020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587.69万元,2020年兑现了限高保底后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4.04亿元。落实生态岗位2万余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让贫困群众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增收致富。签订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落实奖励资金600万元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四是加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编制完成《阿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创建规划(2019-2025年)》,积极开展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经济培育、生态生活践行、BOB生态文化传承、生态制度创新“六大行动”,2020年10月,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五是加快绿色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建成噶尔县生态农业示范园等11个产业园和基地。积极发展以野血牦牛、藏西北绒山羊为代表的特色农牧产业,努力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冈仁波齐、BOB夏岗江天然饮用水投入生产运营。着眼培育“游第三极峽谷、品古象雄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6亿元。
三、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BOB治理水平。责任体系建设方面,严格落实行署、各县人民政府向同级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制度;行署、各县人民政府向同级报告了2020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依法接受人律监督。地委会专题听取行署党组和各县委、政府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述职情况,坚持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制发《阿里地区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加快美丽阿里建设的实施方案》等10余份规范性文件,为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做到有据可依、有规可循。考评体系建设方面,制发《阿里地区2020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工作方案》,把生态环保类指标在各县、各部门的考核权重分别提高至13%、10%;地委带领七县县委开展重点工作自查考评,深入一线检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济体系建设方面,聚焦水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作,2020年落实生态保护及各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1.9亿元。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形成全域全时、统一调度、分类归口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活动295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40份,处罚金24.7万元,受理信访案件9起,办结率100%。加快推进排污许可登记发证,全面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强化证后监管和处罚,完成288个排污登记和23个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响应机制、技术力量、物资储备建设,建立“两个清单”,确保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有措施、有安排、有保障,把环境突发事件影响降到最低。能力体系建设方面,完成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工作,整合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草原等部门执法职能和事权,统筹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积极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在实战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同时,结合阿里地区实际设置东部、西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分别承担东部三县和西部四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应急监测任务,配合地、县环境监管执法,逐步形成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管执法有效联动、快速响应的新格局。
四、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把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对标整改方案明确的目标措施、时限要求,从体制机制、方法路径、投入保障、督查督办、问责监督等方面制定整改措施,严肃工作纪律,全力推进落实。截至目前,《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中涉及我地区的33项问题96条整改措施已完成32项问题95条整改措施,1条措施因自然保护区政策调整持续推进整改。《阿里地区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确定的21项问题78条整改措施中,19项问题74条措施已整改到位,其余4条措施按序时进度推进整改。
感谢尼玛同志的介绍。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发布会主题,并就自己关心关注的问题提问,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请报所属新闻机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创建。成立由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地直相关部门和七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阿里地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查指导3个专项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有力有序推进创建工作开展。二是全面统筹部署,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总体要求,明确创建工作流程、方法步骤,及时查找涉及地市层面10项任务37项指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专题研究、分解任务,压实责任、推动落实,确保创建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各项工作满足申报条件。三是注重规划引领,科学系统施策。编制《阿里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19-2025年)》,明确提出建设安全高效的生态空间、绿色富民的生态经济、山清水秀的生态安全、绿色宜居的生态生活、严格严密的生态制度以及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等六大体系,用6年左右时间分阶段、分批次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四是强化经费保障,持续推进落实。将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2020-2023年计划安排创建经费930万元,持续深化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推动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区保持领先,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模式初步建成并形成规模。
今年10月9日,我地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称号,在全国只有87个市县、在也只有3个地市获得这样的称号。下一步,将全面巩固地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成果,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好“十六项行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建成美丽阿里。
阿里地区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BOB占阿里国土面积近一半,被誉为野生动物的“天堂”。请问发言人,阿里地区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我地区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藏羚羊种群数量由原来的2万只左右增加至现在的6万只左右,野牦牛由原来的1万只左右增加至现在的2万只左右,藏野驴由原来的1.5万只左右增加至现在的4万只左右,雪豹、盘羊、岩羊、黑颈鹤等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明显。一是建立健全机构。加快推进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成37个管护站,完成390名专业管护人员培训上岗工作。玛旁雍措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聘请20名湿地管护员、90名专职管护员。野保员队伍覆盖所有国家级、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每人每年落实补助资金7200元。二是加大珍稀濒危野生物种保护力度。从2014年开始每年落实24.99万元资金,租赁草场用于金丝野牦牛生存栖息,金丝野牦牛种群数量达到200余只。拍摄《金丝野牦牛》纪录片,并在央视播出。三是加强一线巡护。每年藏羚羊产羔季,地县林草部门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组织羌塘自然保护区专业管护员、野保员、生态岗位人员按照各自管辖范围,在藏羚羊迁徙要道、固定产羔区域开展监测、巡护,特别是每年为219国道马攸木段近万余只藏羚羊产羔保驾护航。四是实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物种拯救保护项目。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抢救性保护,编制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物种拯救保护工作方案,明确保护重点、目标和拯救保护措施,及时收养救护受伤、致残野生动物,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严厉打击和坚决禁止乱捕乱猎行为。五是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高原利剑”“高原绿盾”“春雷”等专项行动,累计巡护3.3万人(次),救护珍稀野生动物316余只(头)。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请问发言人,2021年阿里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有哪些谋划?
2021年,阿里地区将始终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记习总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推进美丽阿里建设,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协同提升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强大内生动力。二是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狮泉河中游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开展玛旁雍措、班公湖、象泉河、孔雀河等重点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进普兰、札达等河谷地带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BOB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和庭院绿化行动。三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持续抓好固体废物、施工扬尘防治、燃煤锅炉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加强7县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巩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成果。持续推进河湖长制,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四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巩固提升阿里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创建成果,统筹推进7县国家和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乡村创建工作。五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加强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监测监管能力。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制度。